資料摘編第15期:深入理解構建新發展格局
(作者:彭煥才(湖南工商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))
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,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根據我國發展階段、環境、條件變化提出來的,是重塑我國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的戰略抉擇。構建新發展格局,既要牢牢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,又要推動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,努力實現更高質量、更有效率、更加公平、更可持續、更為安全的發展。
從國際看,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,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,單邊主義、保護主義抬頭。受疫情沖擊,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循環受阻,國際貿易投資嚴重萎縮,世界經濟陷入深度衰退,國際經濟、科技、文化、安全、政治等格局都在發生深刻調整,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。從國內看,改革開放40多年來,我國經濟發展取得舉世矚目成就,形成了全球最完整的工業體系和超大規模市場,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,繼續發展具有多方面優勢和條件。同時,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。國內外環境的深刻變化既帶來一系列新機遇,也帶來一系列新挑戰,是危機并存、危中有機、危可轉機。我們要辯證認識和把握國內外大勢,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,深刻認識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帶來的新特征新要求,深刻認識錯綜復雜的國際環境帶來的新矛盾新挑戰,推動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、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。
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,必須堅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,牢牢把握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。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,加快構建完整的內需體系,著力釋放內需潛力。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戰略方向,提升供給體系對國內需求的適配性,打通經濟循環堵點,提升產業鏈、供應鏈的完整性,使國內市場成為最終需求的主要來源,使生產、分配、流通、消費更多依托國內市場,形成需求牽引供給、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。著力打造自主可控、安全可靠的產業鏈、供應鏈,持續增強高鐵、電力裝備、新能源、通信設備等領域的全產業鏈優勢;在關系國家安全的領域和節點構建自主可控、安全可靠的國內生產供應體系,在關鍵時刻可以做到自我循環,確保在任何情況下都能做到經濟正常運轉。
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,絕不是封閉的國內循環,而是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。構建新發展格局,不僅不會在對外開放上進行收縮,反而必須堅持實施更大范圍、更寬領域、更深層次對外開放,依托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,促進國際合作,實現互利共贏。一是加快推進制度型開放。健全外商投資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,進一步縮減外資準入負面清單,落實準入后國民待遇,促進內外資企業公平競爭;建立健全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管理制度,健全技術貿易促進體系;穩妥推進銀行、證券、保險、基金、期貨等金融領域開放,深化境內外資本市場互聯互通,健全合格境外投資者制度。二是提升對外開放平臺功能。統籌推進各類開放平臺建設,打造開放層次更高、營商環境更優、輻射作用更強的開放新高地;完善自由貿易試驗區布局,賦予其更大改革自主權,深化首創性、集成化、差別化改革探索,積極復制推廣制度創新成果。三是優化區域開放布局。鼓勵各地立足比較優勢擴大開放,強化區域間開放聯動,構建陸海內外聯動、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。
鏈接:
https://theory.gmw.cn/2021-09/10/content_35153523.htm
來源:《 人民日報 》( 2021年09月10日 09 版)